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胡少师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七、《忠肃集》卷八、《永乐大典》卷九一八
恳还公绂,得谢帝庭,升拜宫师之崇,荣尊国老之重。
清风迪古,贤人究出处之归;
全德镇浮,天下无始终之议。
仰大臣之达观,均四海以载驩。
某官统概蹈中,灵襟秉哲,诚穷人物之尽,学富古今之储。
天圣之开符,览德辉而荐祉,泰紫阔步,虹蜺飞光。
正议鸿词,倡斯文于禁掖;
嘉猷亮节,运大政于天枢。
勋烈被于三朝,忠劳笃乎四纪。
烂焉乡锦,仕孰乐于过家;
确乎囊封,礼弗容于赐几。
冲和天爵,镇拂世风。
固将安车驷马以游乎亲宾,清泉嘉木以适乎啸咏,逍遥贤者之乐,拱揖圣人之清。
宪而不烦,方典型之所在;
浩然善养,宜寿祉之无穷。
某材禀下中,世亲幸会,昔者先子,识宝气于星津;
其后诸孤,联荣名于庆阀。
迨兹勉强以就仕,屡辱荐延之大恩。
贤哉叹嗟,固已倍都人之庆;
形于歌颂,又将酬国士之知。
崔直讲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七、《忠肃集》卷九
已奉恩书,入趋召命。
得人之盛,有光朝廷;
逢辰之亨,下劝士类。
某官敏识好古,纯履蹈中,学谊造夫经纶,文章底乎述作。
绰然广誉之弗愿,而有大臣之为言。
幕府宾筵,阶荣于贤路;
广文师席,传畅乎道真。
出处是宜,名宠相得。
不遗遐外,见枉缄縢,佩风谊之相先,极懦衷而增愧。
张邦昌尚书左丞宣和元年十一月戊辰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
朕纂承祖考,保乂家邦。
永惟万事之微,实赖四邻之助。
久惟登用,兹有次升。
具官张邦昌履信而守谦,蹈中而迪吉。
学足以贯天人之奥,识足以通今昔之宜。
擢自演纶,古训载扬于凤阁
试之专对,王灵远畅于鸡林。
旋假道于北门,肆参华于右辖
试观体国,备见济时。
惟允协于一心,遂克和于庶政。
宜进厥序,俾孚于休。
朕心朕德惟乃知,嘉谋嘉猷其入告。
翟汝文资政殿大学士薛昂尚书左丞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毗陵集》卷二
立后王君公之职,维以乂民;
须股肱心膂之臣,共为同体。
不有君子,孰成厥功?
眷我旧人,乃心王室,俾复预政,罔有间言。
具官某为老成人,以儒术用。
柔亦不茹,秉大雅之明;
和而不流,蹈中庸之德。
乃者释位丞辖,宣劳辅藩,思闻嘉猷,复畀旧物。
皋陶不仁者远,国其庶几;
乐正好善则优,人有所恃。
尔其谨守国是,克协典常,使六官群卿,并序厥位,四方庶俗,永底于成。
尔亦休哉!
汴水疏凿之由奏至道元年九月 唐末宋初 · 张洎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隆平集》卷三、《玉海》卷二二、《汴京遗迹志》卷六、《宋东京考》卷一八
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即今成皋是也,或云黎阳山也。
禹以大河流泛中国,为害最甚,乃于贝丘疏二渠,以分水势:一渠自舞阳县东,引入漯水,其水东北流,至千乘县入海,即今黄河是也;
一渠疏畎引傍西山,以东北形高敝坏堤,水势不便流溢,夹右碣石入于渤海
《书》所谓「北过降水,至于大陆」,降水即浊漳,大陆则邢州巨鹿泽。
「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河自魏郡贵乡县界分为九道,下至沧州,今为一河。
言逆河者,谓与河水往复相承受也。
齐桓公塞以广田居,唯一河存焉,今其东界至莽梧河是也。
禹又于荥泽下分大河为阴沟,引注东南,以通淮、泗。
大梁浚仪县西北,复分为二渠:一渠元经阳武县中牟台下为官渡水;
一渠始皇疏凿以灌魏郡,谓之鸿沟,莨菪渠自荥阳五出池口来注之。
鸿沟即出河之沟,亦曰莨菪渠。
汉明帝时乐浪王景、谒者王吴始作浚仪渠,盖循河沟故渎也。
渠成流注浚仪,故以浚仪县为名。
灵帝建宁四年于敖城西北垒石为门,以遏渠口,故世谓之石门
渠外东合济水,济与河、渠浑涛东注,至山北。
渠水至此又兼邲之水,即《春秋》晋、楚战于邲。
邲又音汳,即「汴」字,古人避「反」字,改从「」字。
渠水又东经荥阳北,旃然水自县东流入汴水。
郑州荥阳县西二十里三皇山上,有二广武城,二城相去百馀步,汴水自两城间小涧中东流而出,而济流自兹乃绝。
唯汴渠首受旃然水,谓之鸿渠。
东晋太和中桓温北伐前燕,将通之,不果。
义熙十三年刘裕西征姚秦,复浚此渠,始有湍流奔注,而岸善溃塞,更疏凿而漕运焉。
隋炀帝大业三年,诏尚书左丞相皇甫谊发河南男女百万开汴水,起荥泽入淮千馀里,乃为通济渠。
又发淮南兵夫十馀万开邗沟,自山阳淮至于扬子江三百馀里,水面阔四十步,而后行幸焉。
自后天下利于转输。
孝文时贾谊言「汉以江、淮为奉地」,谓鱼、盐、谷、帛,多出东南。
至五凤中耿寿昌奏:「故事,岁增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
亦多自此渠漕运。
唐初,改通济渠为广济渠。
开元中黄门侍郎平章事裴耀卿言:江、淮租船,自长淮西北溯鸿沟,转相输纳于河阴、含嘉、太原等仓。
凡三年,运米七百万石,实利涉于此。
开元末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史齐浣,以江、淮漕运经淮水波涛有沉损,遂浚广济渠下流,自泗州虹县楚州淮阴县北八十里合于淮,逾时毕功。
既而水流迅急,行旅艰险,寻乃废停,却由旧河。
德宗朝,岁漕运江、淮米四十万石,以益关中
时叛将李正己、田悦皆分军守徐州,临涡口,梁崇义阻兵襄、邓,南北漕引皆绝。
于是水陆运使杜佑请改漕路,自浚仪西十里,疏其南涯,引流入琵琶沟,经蔡河至陈州合颍水,是秦、汉故道,以官漕久不由此,故填淤不通,若畎流培岸,则功用甚寡。
又庐、寿之间有水道,而平冈亘其中,曰鸡鸣山请疏其两端,皆可通舟,其间登陆四十里而已,则江、湖、黔、岭、蜀、汉,可方舟而下。
由是白沙趋东关,经庐、寿,浮颍步蔡,历琵琶沟入汴河,不复经溯淮之险,径于旧路二千里,功寡利博。
朝议将行,而徐州顺命,淮路乃通。
至国家膺图受命,以大梁方所凑,天下之枢,可以临制四海,故卜京邑而定都。
汉高帝云:「吾以羽檄召天下兵未至」。
孝文又云:「吾初即位,不欲出虎符召郡国兵」。
即知兵甲在外也。
唯有南北军、期门郎、羽林孤儿,以备天子扈从藩卫之用。
唐承隋制,置十二卫府兵,皆农夫也。
及罢府兵,始置神武、神策为禁军,不过三数万人,亦以备扈从藩卫而已。
禄山犯关,驱市人而战;
德宗蒙尘,扈驾四百馀骑,兵甲皆在郡国。
额军存而可举者,除河朔三镇外,太原、青社各十万人,邠宁、宣武各六万人,潞、徐、荆、扬各五万人,襄、宣、寿、镇海各二万人,自馀观察团练据要害之地者,不下万人。
今天下甲卒数十万众,战马数十万匹,并萃京师,悉集七亡国之士民于辇下,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
甸服时有水旱,不至艰歉者,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等四渠派引脉分,咸会天邑,舳舻相接,赡给公私,所以无匮乏。
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然则禹力疏凿以分水势,炀帝开圳以奉巡游,虽数湮废,而通流不绝于百代之下,终为国家之用者,其上天之意乎。
翰林学士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王禹偁至道元年五月甲寅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宋大诏令集》卷二○三
具官某,顷以文词,荐升科级,而徊徉台阁,颇历岁时。
朕祗丕图,思皇多士,擢自纶阁,置于禁林。
所宜体大雅以修身,蹈中庸而率性;
而操履无取,行实有违,颇彰轻肆之名,殊异甄升之意。
宜迁郎署,俾领方州
勉务省躬,聿图改节。
工部郎中、知滁州
谢枢密相公 北宋 · 朱长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乐圃馀稿》卷八
枢密相公徽猷经远,懿德蹈中
仰成廊庙之机;坐消兵革之气。
陶钧所逮,动植曲成
如某何知,蒙赐为厚。
方秪官守,阻拜宾闳。
感惧所深,叙陈罔罄。
高祖受命造唐赋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隋文帝灭陈。荡定海内。炀昏多罪。坠失先业。身灭国替。幼恭以神人非圣莫可。乃命太保萧造。奉皇帝玺绶。归我高祖高祖固让。谣歌狱讼。已归唐矣。而薛举王充窦建德等。陈胜倡祸。为汉祚阶。夫鹿台之积。非无财也。闾左之戍。非无卒也。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而臣诸侯。非有土也。隋地遍天下。二帝之业。一朝埽尽。可不谓大悲乎。吴公子札。古之达天命者。其歌唐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气蒸芒砀。龙跃太原。天命也。昔司马相如赋子虚。诸侯之事。非天子之事。汉武闻之。犹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班固张衡左太冲所赋两京三都。各务誇大。而王者受命。则阙而不书。盖赋者古诗之流。古者采诗。言之无罪。今王泽不竭。斯文未丧。翰墨閒作。其谁曰不然。先王建国。始以文经。上行下效。终以武定。强本弱枝。四方翕然。无凶人矣。故明德慎罚。文王所以周也。应天顺人。武王所以克商也。书云。帝尧聪明文思。帝舜浚哲文明。断自唐虞。洎乎周汉。帝王美称。以文为首。我唐文德。宜在三代之上。微臣赋颂。耻居数子之下。初论隋氏颠覆。次论皇家开统。末论告厥成功。于上帝。铺乎下土。播乎无穷。非常才浅虑之所能及。意者实以祖宗光灵。引耀鼓动之所致也。其辞曰。
在桓灵之道曀兮。
本小而末大。
下陵而上替。
君臣相失。
南北历帝。
天丑隋而命唐。
纂周汉之鸿裔。
大哉文王
王季其父。
武王其子。
父作子述。
叶天命以应期。
炀为不道。
庶官携贰。
鱼烂土崩。
荒沈所致。
虽曰匹夫之勇。
有盗中原之意。
凶贯既盈。
果不保于神器。
江都之祸。
酷甚望夷之事。
亡国之君。
虽绵古而必类。
王者父天母地。
非所以苟其身而贪厥位。
岂有男女疾痛。
而父母不为之歔欷乎。
此真主所以乘时而建义也。
曾不一战。
而得行其志。
汤武应天也。
其实誓师。
高祖受禅也。
其实揖让。
犹感思以恸哭。
乃立代而尊炀。
仗顺而升。
盖前经之所旷。
承土德以播业兮。
与炎灵而更王。
维李其根。
降居真源。
武昭之陇冑。
太祖之周勋。
典则明融。
是将贻乎子孙。
高皇生而豁达。
大度徇齐。
弱而能言。
神光佳气兮烂以氤氲。
兆白雀兮戴紫云。
隐隐曈曈兮始乎太原
君子得时。
有如追奔。
岷峨导江兮。
河出昆崙。
雷砰电掣。
浩浩浑浑。
厥波虽雄。
为海所吞。
乾健而坤顺兮。
利配乾而法坤。
有何奸豪。
恃险偷存。
乃建皇极。
钟乎历数。
革旧鼎新兮。
式闾封墓。
百神以咸秩兮。
包五岳而作固。
蒲津而川后增流兮。
霍邑而山灵告路。
彼上碜下黩兮。
我宽刑以薄赋。
陋茅屋兮土阶。
遵朱干与大辂。
乃有严更之署。
环卫钩陈。
文昌武库。
玉册韬府兮。
内八景之真文。
金盘粲霞兮。
承九天之清露。
元圣有作。
恢法度也。
厥祖草昧。
诸夏宗臣。
蛮夷酋长。
从德如归。
王固让。
而天下可违乎。
有社稷焉。
不可阙祀。
有烝人焉。
不可无主。
是以木曰威仰。
火曰熛怒。
辰戌丑未。
王我唐土。
天实若曰。
四海横波。
虔刘札瘥。
若王盘桓。
奈天下何。
义宁二年
五月甲子
高祖即位
木宫曰甲。
水宫曰子。
干支相生。
成字为李。
虽子卯不举。
而以是为戒。
此臣子所以服泰阶也。
神祗叶从。
龟筮攸同。
乃更正朔。
以刀文为开通。
告于上下。
予昧乃德。
嘉乃丕绩。
若将殒于厥躬。
草艾渠魁兮。
罔驾英雄。
拔万姓于汤火兮。
散三光于昊穹。
此皇王所以职教化也。
非天不应。
非圣不作。
造我钜唐。
在夏之兴。
弼成九服。
经启九道。
荒厥迹之茫茫。
在周之兴。
西至流沙。
东至乐浪。
重九译乎越裳
在汉之盛。
大夏身毒。
月支夜郎
辰韩之国。
画革傍行。
未若我唐歌其声。
舞其容。
十有二部。
镜立乎中央。
唐既有土德。
乐亦有臣妾。
易曰殷荐上帝。
又曰行地无疆。
提封所经。
声教所被。
穷天下之琛怪。
截海外之梯航。
蟠桃而跨弱水兮。
盖四十万里。
鸟飞骥騄兮。
鳞萃乎艅艎。
不以三代为境土。
七雄为富彊乎。
何则。
汉高提剑。
学校兴于文景。
周武载戈。
颂声作于成康
卜代三十。
延祚四百。
亦谓之享国久长。
与夫青牛绀𰫸。
白马朱鬃。
报千祀于元君兮。
呼万年于太行
林邑贡能言之鸟。
大宛奉汗血之马。
孰与四白鹿四白狼乎。
建德于武库兮。
格魏公于敖仓。
耕有三十年之蓄。
以备凶荒。
战有百万众之师。
以詟戎羌。
胡骄则马衔塞草。
寇虐则龙决天潢。
又孰与周汉之广建康庄。
在岁九天之下。
九地之上兮。
合二九为一方。
凝碧树于洞房。
送白云于帝乡
舞破阵于清庙兮。
准文始于西厢。
迎气于东郊兮。
养老于上庠
禘祫之礼。
鬯圭瓒兮辟雍明堂。
袭蛟炉之馥馥。
謺鼍鼓之镗镗。
羽林孤儿。
青矜冑子。
森琳琅以锵锵。
河山巨防。
百二盘冈。
渭水贯都兮。
来天汉之汤汤。
浞龙宫而捎鬼国。
延苑囿而峻墉隍。
䮠驼騊駼。
犀象乘黄。
附翼之马。
骨腾肉飞。
灭没陆梁。
鷟出女床。
鶤鸡白鹇。
孔翠翱翔。
缩沙碛与江湘。
休徵四塞兮。
花萼连芳。
大容挥弦兮。
子晋吹簧。
飞廉驰道兮。
河鼓服箱。
雍门韩娥
流徵叩商。
彻歌钟于未央。
校羽猎于长杨
升平既久。
兵设不防。
虏自燕垂。
陷乎洛阳
云雷遘难。
金火耀芒。
上帝之哀下人兮。
生魂魄而起膏肓。
肃宗龙飞日出凤翔兮。
肆诛犬羊。
代宗赫怒兮。
草被严霜。
复九庙之郊禋。
三辰忽乎煜煌。
扶已挠之厚栋。
维既绝之颓纲。
然一胡作乱。
四海奔亡。
父习乎勇。
母抱其子。
乘城看战。
电埽八荒。
天下大定。
朝廷无事。
帝端拱于穆清。
呀溟渤以为池兮。
拓宇宙以为城。
务子来之经营。
乃有栋宇之盛。
珷玞䃤玟。
刻桷雕楹。
甲乙于方中兮。
势夭矫而上征。
东西两京。
岳立云峙。
宫室相望。
八百馀里。
虽千数万名。
犹未尽也。
翼翼峨峨。
重关四塞。
昆明而瞰太液。
象蓬壶之广大。
践太华而节终南
抱周秦之襟带。
于是偃师偶人。
郢匠圬墁之辈。
工发藻绘。
情生眄睐。
式瞻魄骇。
爰处体忲。
乃有舆服之饰。
缕毂错衡。
霓旌羽盖。
纹窗绣户。
窅玲珑以相对。
明月夜光。
焕合影乎其内。
青琴素女。
閒木难之首饰。
响结绿之腰佩。
嗟神人之叶和。
感雨露之霶霈。
职贡隘入。
舟车溢载。
冯夷阳侯。
既降于英灵。
木魅山鬼。
不劳乎祈赛。
于时太府太仓。
腐缯败。
荔枝橘柚。
鱼盐惟错之蓊隘。
幽明黜陟。
轻重约法之殿最。
垂二百年天下。
九百馀万户六千三百万口。
徭轻敛寡。
国富家肥。
砢硪巀岌。
硠硠磕磕兮。
沸渭馺沓。
訇訇哕哕兮。
亘地罄天。
来朝会兮天子。
于是乎班瑞等威。
卑其君长。
降为牧守。
宸衿恢张。
以天地之无外。
一万二千年为一纪。
三万六千年为一代。
古者登泰山七十二君。
两汉踵武。
亭亭云云。
八百馀年。
寂寥无闻。
我唐传祚以来。
革隋一。
封岱二。
克复三。
除凶四。
五将发。
三门备。
南正司天
北正司地。
勾测影于北至。
建相风于南寺
太微太一。
金版玉笥。
逮夫淹中阙里之类。
盖三十万卷。
倾古今之文字。
振古以来。
未之有也。
其事始于武德
成于贞观。
兴乎开元天宝之閒。
唐虞夏殷之世。
不足多也。
然则天子四海为家。
六合为都。
方明参乘。
昌宇为御。
三代考绩。
五载一巡狩。
观万国之有无。
禹会会稽
舜游苍梧
曰徯子后。
后来其苏。
天子于是命有司。
兴农圃。
废土木。
女谒
斥谗夫。
臣拜手稽首。
载陈厥谟。
康哉良哉。
耻其君不及唐虞。
诸司于刑部检事奏 唐 · 韩洄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二
刑部掌律令刑名。
按覆大理及诸州应奏之事。
并无为诸司格式文。
比年诸司每有予夺。
悉出检头。
下吏得以生奸。
法直因之轻重。
又先有敕。
当司格令。
并书厅事之壁。
此则百司皆合自有程式。
不惟刑部独有典章。
讹毙日深。
事须改正。
敕旨宜委诸曹各以本司杂钱置所要律令格式。
其中要节。
仍准旧例录郎官厅壁。
左右丞勾当事毕日奏其所请诸司刑部检事。
待本司写格令等了日停。
贺册皇太子 北宋 · 刘筠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皇朝文鉴》卷六三、《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四二、《渊鉴类函》卷一七六、《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卷七三
前曜开祥,东闱播宪。
汉仪丕赫,天下之本既丰;
周制协敷,王者之基克固。
殊尤显会,中外祗欢。
恭以《十翼》垂言,黄离之象攸著;
四渎流润,重海之歌载扬。
于以示元吉之有孚,表善利之霈广,正人伦而张大纪,统天序而亨衢。
陪翼至仁,登闳昌祚,允钟圣嗣,克奉宗祧。
伏以皇太子器本夙成,智包妙用,挺温姿而玉裕,蔼淑度以金相。
至性迪乎天经,积粹发乎真系。
而自桂房毓秀,茅壤疏荣,有时敏之进修,有日跻之骏惠,固已悟乔枝而奉顺,询内卫以宣勤。
务近老成之人,历观盛德之事,宝忠信而由己,服礼乐以蹈中
造理惟微,振辞有典。
侍銮游而俨若,拱列钦瞻;
省台膳以肃如,慈宸敦眷。
四学总于上序,百行纪于司成
洽乃懿声,被乎罄县。
建储之论,繄先亲而是宜;
立爱之文,稽古道而斯顺。
肇膺徽册,有庆昌辰。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阐长世之善经,率保邦之大法,翕受秘祉,备举缛仪。
上帝是忱,克享于馨茂;
兆民咸赖,用致于辑宁。
惟震长之至贤,实乾刚之上体。
三善靡烦于在傅,重晖诚契于秉阳
陛下仰奉灵心,旁挹群吁,以为主器之重,有国莫先,矧锡羡于仙源,在守成于宗躅。
增崇巨业,厉我元良,龟献之告协从,神鉴之徵允格。
三让成魄,知天道之好谦;
明两作离,见皇图之可大
式备弥文之礼,仍新遵德之称,涓以茂辰,膺兹鸿典。
班轮饬驾,奋五采以相宣;
碧镂题宫,配二仪而胥永。
臣以滥叨词职,窃守藩封,昭数在庭,莫觌鸾旌之美;
含和发咏,率同凫藻之诚。
与集贤杨太博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武夷新集》卷二○
窃以待诏承明之庭,汉得人而为盛;
修书丽正之殿,唐置使以甚雄。
子云以词赋擅名,燕文以史笔自任。
迄今官史未改,禄秩弥优。
公宴举觞,礼均四辅
禁门通籍,地接千庐。
自非学洞缣缃,识参《系》、《象》,博物几乎子产,属文似于相如,即何以记三箧之书,诸儒叹服;
献四巡之颂,当宁嘉称?
允属宗英,式光俊选。
太博学士仁兄治行尤异,秉心塞渊。
体大雅以成文,蹈中庸而为德。
朱弦疏越,宛有正声;
玉水方流,自怀至宝。
由计偕而旅进,乃籍甚以驰称。
紫庭亟睹于决科,黄绶旋闻于随牒。
刺奸南部,载宣悬棒之威;
求瘼番禺,益励酌泉之操。
适讨论于邦典,仍干掌于关征。
聚货殖于五都,米盐斯剧;
考质文于三代,绵蕝居多。
俄慷慨以上书,果深严而召试。
平津第一,谅博极于天人;
江夏无双,且恣观于图史。
顾亨途之伊始,实舆议之攸归。
矧瀛洲列仙之珠庭,群玉上帝之册府
昔者金泥石䃭,尝草东封之仪;
缥秩芸签,重定开元之目。
今天孙俟翠华之幸,屋壁藏科斗之书,必将讲故事于乾封聿修盛礼;
访遗编于汲冢,大备阙文。
罄竭诚明,弥缝职业,茍非鸿硕,曷副畴咨?
某忝预宗盟,并荷堂构。
二惠敢期于竞爽,万石徒喜于不衰。
侧听宠迁,几至抃舞。
幸同柏悦,诚臭味之靡殊;
愿比累,庶本根之攸庇。
岂期撝抑,先赐笺函!
感惠顾之所临,但佩服而无斁。
奚吏部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
维贞元十五年岁次己卯十二月庚午朔二十六日乙未
右谏议大夫裴佶给事中许孟容李元素元中书舍人高郢权德舆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崔邠等。
谨以清酌庶羞之奠。
敬祭于故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奚公之灵。
竹箭有筠。
黄裳有文。
惟公实然。
早播清芬。
射策筮仕。
郁然令闻。
翻飞迅飙。
凌厉层云。
乃践清近。
时登杰俊。
选当视草。
中亦难进。
宫西掖
砥砺铓刃。
奏议练于程品。
赞书稽乎典训。
贰职司寇
时惟钦慎。
狱有烦言。
讼公即讯。
惟直是从。
礭然蹈中
虽申申以詈予。
终蹇蹇而匪躬。
五岁启事。
九流承风。
宽以有制。
峻而能通。
宜跻大年
以至宗公。
绝足方骋。
修途忽穷。
等或早陪交好。
或尝接官命。
怀鲍叔之深知。
晏婴之久敬。
里第方葺。
满径。
平日徽音。
未移视听。
乃者寝疾。
犹期善庆。
孰谓旬时。
奄然大病。
上轸宸衷。
荣加饰终。
题剑告第。
恩殊礼崇。
吁嗟祖载。
去此昭代。
俨丹旐以就途。
纷素车而来会。
晤言如在。
神鉴岂昧。
何以泄哀。
寄兹一酹。
尚飨。
唐评事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
维贞元二十年岁次甲申十一月壬戌十六日癸亥礼部侍郎权某云云。
大理评事唐君之灵。昔与之子。
江湖觏止。伯仲怡怡。
含章致美。丽则拔俗。
清言会理。策名东堂。
交辟知已。始宾岐阳
爰佐景通。四名安卑。
虚怀蹈中。朝多荐延。
方俟至公。才则有裕。
命胡不融。自展嘉姻。
才逾半岁。索居大半。
书札相继。北自鄜畤。
南遵白帝巴峡溯沿。
风波迢递。反驾京毂。
遄婴病疠。旬朔之閒。
奄然下世。自古哲贤。
或非大年。吁嗟嘉言。
今亦已焉。噭噭孤嗣。
穷诉彼天。旧箧遗草。
深交绝弦。室有才淑。
含酸昼哭。灵轜就路。
遗允在腹。冀协熊罴。
次昌嗣续。波奔涂潦。
悽悽风烛。顾女弟以增欷。
想斯人之不复。白马素车
寒原夏屋。奠觞雪涕。
逆此瞑目。尚飨。
于给事暇日上直寄南省郎官诗因以戏赠821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倚作天仙弄地仙,誇张一日抵千年。
黄麻敕胜长生箓,白纻词嫌内景篇。
云彩误(一作云貌莫)居青琐地,风流合在紫微
东曹渐去西垣近,鹤驾无妨更著鞭。
洪州武宁县东轩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八、《山谷全书·正集》卷二一
温陵吕晋夫为武宁县,其辔勒足以御吏,其俎豆足以和民。
以其身为纲,以其僚为纪。
其有所急也,民以为义;
其有所漏也,民以为仁。
于其岁丰民閒,新作东轩,以告豫章黄庭坚曰:「以此听民,非以勤民也」。
予观今之为吏,讫三年则解体不治,民亦厌之。
吕侯不得代,踰四岁矣,而勤民如始至之日。
民亦安乐之,唯恐其去也。
故铭以劝来者。
吕侯为邦,如匠规矩。
除治燕处,不即歌舞。
于以近之,问民疾苦。
里无追胥,抱孙买锄。
吏无重糈,其虎为鼠。
我班王春,民在东皋。
于耜于饷,劝其作劳。
亟其耘耔,无慢于敖
役乃暇日,于索绹。
桃李兑矣,包矣。
知我民稼,雨泽时矣。
万物芸芸,自本自根。
于其并作,我观其复。
富贵游云,戈而逐。
吕侯燕处,不棘其欲。
东轩高明,有突有荣。
以纳日月,以陈鼓笙。
东轩,左经右律。
燕及其僚,射侯酒食。
咨尔后来,式鉴斯今。
无以豆觞,费民寸阴。
饶州元使君814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 创作地点:湖南省常德市
传使至。
蒙致书一函。
辱示政事与治兵之要。
明体以及用。
通经以知权。
阴阳惨舒之节。
取震虩泽濡之象。
知天而不泥于神怪。
知人而不遗于委琐。
先乡社之治。
以浃于举郡。
首队伍之法。
以及于成师
犹言数者起一而至万。
操律者本黄钟以极八音。
诚通人之说。
章章必可行者也。
鄙生涉吏日浅。
尝耳剽老成人之言熟矣。
今研覈至论。
渊乎有味。
游言架空之徒。
喜未尝不至抃也。
故杨榷所见。
以累下执事云。
盖丰荒异政。
系乎时也。
夷夏殊法。
牵乎俗也。
因时在乎善相。
因俗在乎便安。
不知发叙重轻之道。
虽岁有顺成
犹水旱也。
不知日用乐成之义。
虽俗方阜安。
犹荡析也。
徙木之信必行。
则民不惑。
此政之先也。
置水之清必励。
则人知敬。
此政之本也。
缿筒之机或行。
则奸不敢欺。
此政之助也。
则有以其弛张雄雌。
唯变所适。
古之贤而治者。
称谓各异。
非至当有二也。
顾遭时不同耳。
夫民足则怀安
安则自重而畏法。
乏则思滥。
滥则迫利而轻禁。
故文景之民厚其生。
为吏者率以仁恕显。
武宣之民亟于役。
为吏者率以武健称。
其宽猛迭用。
犹质文循环。
必稽其弊而矫之。
是宜审其救夺耳。
太史公云。
身修者官未尝乱也。
然则修身而不能及治者有矣。
未有不自已而能及民者。
今之号为有志于治者。
咸能知民困于杼柚。
罢于征徭。
则曰司牧之道。
莫先于简廉奉法而已。
其或材拘于局促。
智限于罢懦
不能斟酌盈虚。
使人不倦。
以不知事为
以清一身为廉。
以守旧弊为奉法。
是心清于枨闑之内。
而柄移于胥吏之手。
岁登事简。
偷可理也。
岁札理丛。
则溃然携矣。
故曰身修而不及理者有矣。
执事之言政。
诣理切情。
斥去迂缓。
而通。
和而毅。
其修整非止乎一身。
必将及物也。
程督非务乎一切。
必将经远也。
坊民之理甚周。
而不至皎察
字民之方甚裕。
而不使侵牟。
知革故之有悔。
审料民之多挠。
厚发奸之赏。
峻欺下之诛。
调赋之权。
不关于猾吏。
逋亡之责。
不迁于丰室。
因有年之利以补败。
汰不急之用以啬财。
为邦之要。
深切著明。
若此其悉也。
推是言桉是理而笃行之。
乌有不及治耶。
古称言之必可行。
非乐垂空文耳。
有人民社稷。
固可践其言也。
濒江之郡饶为大。
番君之故地。
渐瓯越之遗俗。
馀干有亩钟之地。
武林有千章之材。
其民牟利斗力。
狃于轻悍。
故用暴虐闻。
重以山茂槚楛。
金丰镣铣
齐民往往投镃錤而即铲铸。
损丝枲而工搴撷。
乘时诡求。
其息倍称。
间闻主分土者。
尽笼其利而斡之。
簿书舛错。
中执法所劾。
事下三府。
以受赇论。
其刑甚渥。
于今列郡。
不寒而慄
彼邦人聆其风声。
固曰彼浚民者。
上罪之若此。
其念民也至矣。
二千石以前失职非其罪。
执事者即人心而用之。
彼邦人是必翘然须其至而安矣。
思治之民。
遇习治之守。
欲不至于富庶。
得乎。
昌黎宣英
好实蹈中之士也。
前为司封郎。
以馀刃鄟剧于计曹。
号无逋事
能承其家法而绍明之。
庭坚仲容之族也。
坐事为彼郡司马
闰馀者再焉。
是必能知风俗之良窳。
采寮之善否。
盍尝问焉。
足为偫疑之宝龟也。
至于否臧文律戢玩之戒。
均权以制动。
函隶以稔勇。
平居使不堕。
萃聚使不哗。
坐作疾徐。
心和气振。
诚纤悉于所示也。
故置之以须执事
异日承进律之命。
握兽符而驾寅车
然后贡其瞽言。
重晓左右耳。
论书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
或问乙曰。
书足以记姓名而已。
工与拙何损益于数哉。
答曰。
此诚有之。
盖举下之说耳。
蹈中之说。
亦犹言居室曰避燥湿而已。
言衣裳曰适寒燠而已。
言饮食曰充腹而已。
言车马曰代劳而已。
言禄位曰代耕而已。
今夫考居室。
必以闶门丰屋为美。
笥衣裳。
必以文章鲜泽为甲。
评饮食。
必以精良海陆为贵。
第车马。
必以华辀绝足为高。
迁禄位。
必以重侯累封为意。
是数者皆不行举下之说。
奚独于书也行之耶。
礼曰。
士依于德。
游于艺。
德者何。
曰敏曰至曰孝之谓。
艺者何。
礼乐射御书数之谓。
是则艺居三德之后。
而士必游之也。
书居数之上。
而六艺之一也。
语曰。
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
难矣哉。
不有博奕者乎。
为之。
犹贤乎已。
是则博奕不得列于艺。
差愈于饱食无所用心耳。
吾观今之人。
适有面诋之曰。
子书居下品矣。
其人必逌尔而笑。
或謷然不屑。
有诋之曰。
子握槊奕棋。
居下品矣。
其人必然而愧。
或艴然而色。
是故敢以六艺斥人。
不敢以六博斥人。
嗟乎。
众尚之移人也。
问者曰。
然则彼魏晋宋齐间。
亦尝尚斯艺矣。
至有君臣争名。
父子不让。
何哉。
答曰。
吾始欲求中道耳。
子宁以尚之之弊规我欤。
且夫信者美德也。
秦缪尚之而贤臣莫赎。
黄老者至道也。
窦后尚之而儒臣见刑。
道德且不可尚。
矧由道德以下者哉。
所谓中道而言书者何。
处之文学之下。
六博之上。
材钧而善者得以加誉。
遇钧而善者得以议能。
所加在乎誉。
非实也。
不黩于赏。
所议在乎过。
非罪也。
不紊于刑。
夫如是。
庶乎六书之学。
不堙坠而已乎。
上族叔齐河南796年 中唐 · 吕温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大尹叔父閤下。某闻水官修而龙至。
官失其方。物乃坻伏。
以文章而言。则先进为后进之官也。
亦宜正褒贬。别雅郑。
宣六义。合三变。
以修其官。使后进之徒。
靡然向风。皦然知方。
能者劝。不能者止。
于是乎文章之可见也。如扫除氛昏。
澄定波涛。穹天清而日月耀。
沧海晏而蓬壶出。今夫先进之废官久矣。
文犹龙也。其可见乎。
伏惟叔父蕴特进之明。哀雅颂之缺。
常欲以三代制度训斯文。前罢镇南服。
入侍东掖。词林耸仰。
如日登观。莫不结辙连驷。
怀编捧轴。差池道路。
奔走光尘。人人自以为齐公之遇矣。
及乎昌言金马。高议承明。
悬大雅之衡。以权后进。
则乃以小子为称首。达勾萌而茂以柯叶。
翼雏●8766而使之颉颃。先达改观。
同类骇听。誉动朝端。
声驰毂下。循顾反覆。
诚非所堪。窃料叔父之意。
岂不欲使滥音窃吹者。闻士会而西逃秦境。
敦行守正者。望郭隗而北首燕路。
夫如是。则小子敢贺天下文章。
废而复兴。不敢自当其遇也。
大匠虽哲。不能化拥肿之材。
大风虽壮。不能起凝滞之物。
曩充乡赋。荐辱公议。
昨诏贤良。猥尘清举。
叔父以唱高寡和。小子以名浮易丧。
间关堙郁。卒用无成。
取笑薄徒。贻羞左右。
虽失鹄而知反。终胡颜而敢安。
愧惧惭惶。夙夜若厉。
叔父蹈中庸之德。遭兼济之运。
深知于明主。悬大望于苍生。
一朝秉唐之钧。埏埴万物。
而高明不夺于独见。鄙分克彰于日新。
茫茫前途。未敢自料。
岂遽以一第为得丧哉。由是思之。
勃焉增气。遂欲摄迹声利。
潜心道艺。穷六籍之统纪。
尽三变之形容。使学通天人。
文正雅俗。然后抗衡当代。
为叔父之荣。虽知其难。
志不可夺。谨献近文七首。
徒跂圣人之域。未臻作者之方。
姑务自强。式酬与进。
伏愿特纡省览。光赐教诲。
指以远踪。责以大成。
惠何加焉。非敢望也。
李黄门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九四、《西台集》卷八
光奉明缗,入同大政,天下幸甚。
伏惟门下侍郎徽猷经远,全德蹈中
嗣兴未丧之文,生有致平之略。
诸儒之所视以为法,斯民之所赖以为安。
出入三朝,周旋一德。
须协宣于基命,尤澄总于事经。
省中皆戴其言,天下阴受厥赐。
终由远识,引去近司。
宣布中和,虽大邦之为殿;
永怀夙夜,惟王室之为心。
属上圣之纂临,须老成而入辅。
诏音未下,众已期其必来;
词命既传,士皆喜如所望。
增九鼎大吕之重,成四维泰山之安。
即颛化钧,永福函夏。
某早依埏冶,尝辱品题。
侧闻三入以处中,实为盛际;
不意一夫之拙守,还遇至公。
数怀贺厦之私,莫预在堂之列。
瞻颙抃蹈,倍万常伦。
郑馀庆平章事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六
有天下者。曷尝不选贤与能。
纳于辅弼。用乂厥辟。
以和群生。所以叙彝伦。
平宪度。建用皇极。
厎乎雍熙者也。朕祗若大训。
图任旧人。畴咨庶工。
用佐予理。朝议大夫尚书左丞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郑馀庆
全器茂学。蹈中秉直。
易则可久。和而不流。
尝践禁闱。亦参衮职。
每尽王臣之节。实彰君子之风。
服于大僚。克有休闻。
洎综理会府。纪纲群司。
率繇旧章。协于成式。
固可以仪型庶尹。寅亮天工。
中书侍郎门下平章事。馀并如故。